清华大学浙江招生组长庄大明透露,今年,清华大学在浙江地区的招生计划已经出来:理科34人,文科5人。这一计划只是针对非自主认定考生的,不包括自主认定考生的招生人数。实际在浙江招生人数与往年差不多,大约在100人左右。
志愿级差一般为5分
三种情况有一定加分
庄大明说,清华今年在浙江在录取专业上与去年一样,没有什么调整。
对于优秀考生(实考分前十名)能获得学校颁发的优秀新生奖学金,部分院系对于优秀
考生也有相应的奖励。
以考生的总分作为确定是否进清华的依据,以实考分(含专业加分)的高低作为专业确定的依据。在考生获知自己的考试成绩之后,根据其成绩与我们招生老师协商确定考生的专业意向。志愿级差根据报名情况确定,一般为5分。
清华对三种情况的考生给予一定的加分:获得清华“领军计划”资格并获得认定的学生;获得清华“拔尖人才”资格并获得认定的学生;参加并通过了我校自主认定考试的学生。
那么,前期通过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后期参与高考考进来的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有何区别和优势?
庄大明解释,清华在专业选择上一贯以实考分作为依据的。对所有各类考生一视同仁。今年部分考生获得清华大学的专业加分优惠,对于这部分的加分可以视作实考分。
清华的浙江学生
本科毕业出国比例近年递增
名校的就业也是值得期待的。庄大明说,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大学毕业以后,大致上有三种去向:(1)免试推荐上研究生或博士生;(2)直接出国留学;(3)就业。一般的院系推研比例在60%~70%。
近几年本科出国留学的比例在增加,尤其对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浙江学生,本科毕业就出国的增加倾向更加明显;本科毕业就业的人比例在下降,这部分的人的就业,一般去科研院所、大公司、政府机关较多。对于那些出国或推研读研的人,最终的就业去向都很不错,一般都是在薪酬比较高的单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在这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
清华特别关心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近10年来创办了各类特色班和实验班。学校创办“清华学堂人才计划”,对于一些优秀的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并从师资配备、科研条件的保障和经费提供给以特别的保证。各个院系也专门制订了“因材施教”培养计划。这些措施,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发挥学生的才能,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和脱颖而出。